重庆石桥铺殡仪馆电话023- 68417482_石桥铺殡仪馆联系电话

我国殡葬立法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1-12-14 12:35    浏览:

我国殡葬立法的基本原则
殡葬法规要体现“四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政府对殡葬行业的监控和管理,二是有利于先进文化在殡葬活动中的传承,三是有利于大多数公众的利益,四是有利于殡葬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殡葬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层面(文化层面)的影响。殡葬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即使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后,落后的殡葬文化仍然对现今的很多人,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人们的思想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因而我国(殡葬管理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应当把“精神文明”的内涵扩大到“生态文明”层面。
2.“实行火葬、节约殡葬用地”的原则
《殡葬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第四条规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结合该条例的其他规定构成了“实行火葬、节约殡葬用地”的原则。“实行火葬”是手段,“节约殡葬用地”是目的。这条原则有两个例外:一是“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1999年6月10日民政部、国家民委、卫生部又就《殡葬管理条例》中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的规定作出了解释,具体规定了10个少数民族的殡葬问题。
3.国家监管原则
《殡葬管理条例》作为规定殡葬管理的行政法规,突出体现了国家监管原则。该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殡葬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分清行政权力干预的范围和企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的范围,依法正确使用许可权、处罚权。政府要做到不缺位(该政府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越位(不该政府管的一定不要管)、不扰民,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殡葬领域的事项进行监督和管理。
4.环境保护的原则
我国在起初制定《殡葬管理条例》时,主要关注的是“节约土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殡葬立法基本原则与核心价值,是殡葬立法、执法的总原则。
5.公共卫生安全的原则
遗体的处理涉及社会公众重大的公共利益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如何保障遗体在运输、存放、火化、埋葬等环节符合卫生安全的要求,是大多数国家法律介人殡葬领域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国家的殡葬立法也充分体现了该原则。
6.保障人格尊严的原则
殡葬行为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生最后一刻对于生命尊严、人生永恒的需求,以提升人性的尊严,满足人们对于生命、人生最后时刻的心理需求而且具有人性教化功能,同时使逝者亲人从丧亲的打击中摆脱出来。
 
 
 
 
 
 

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24小时全方位对外服务。承担着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是主城区最主要的治丧服务场所和治丧中心。一贯坚持“丧家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努力满足丧户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以丧家满意为标准,以办好一件丧事,感动一片群众为追求目标。

本站的文章和资源来自网络转载或原创,如有侵犯版权资源请尽快联系我们删除